close




年少時 總愛一股清香  清清淡淡  愛一束白花  悠悠雅雅


是 百合  是茉莉  是玉蘭  是野薑  也是海芋



 


但決不會是牡丹



 


牡丹  對年少的我來說  是遙不可及的富貴



 


任那 杉林溪的牡丹花開 一年又一年



 


富貴之花  雍容華貴  卻又怕自己厭惡 她的 濃妝艷抹



 


去看看她吧 ! 杉林溪  近在咫尺



 


44 濃霧罩滿去路 12生肖彎如入雲霧



 


唱首歌吧


清平調詞三首  李白

雲想衣裳花想容,春風拂檻露華濃。


  若非群玉山頭見,會向瑤臺月下逢。


一枝紅豔露凝香,雲雨巫山枉斷腸。  


    借問漢宮誰得似,可憐飛燕倚新妝。  


名花傾國兩相歡,長得君王帶笑看。  


    解識春風無限恨,沉香亭北倚欄幹。



 
這是李白為楊貴妃所作的---想像得出


  楊貴妃 的濃豔  還是  撲鼻的 香


 


牡丹賞完  上個歷史


 


春節走訪 墾丁  走進牡丹水庫  石門戰場



現在已將此事件 列入教材


 



 


但是對我而言  卻是個缺漏


 
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
牡丹社事件1874中國清朝同治十三年,日本明治七年)日本出兵攻擊台灣南部原住民部落的軍事行動,以及隨後中日兩國的外交折衝。


這是日本自從明治維新以來首次向國外發動的戰爭,也是中日近代史上第一次的重要外交事件。台灣和中國方面稱之為牡丹社事件,而日本方面則稱為台灣出兵或是征台之役


遠因


琉球王國明朝起為中國的藩屬國,其國王接受中國之冊封,獲准朝貢貿易的次數為藩屬國中之最。由於中國長期拒絕日本入貢、貿易,琉球居間進行「中國絲—日本銀」轉口貿易獲得巨大利益,卻也因此引起日本覬覦。


日本薩摩藩關原之戰後,因財政困難、局勢不穩,加上欲以海外之功向幕府輸誠,遂有侵略琉球之心。1609,薩摩派遣將近三千名兵力,攻入琉球王都首里城,但德川幕府僅准許薩摩割據奄美大島,保留琉球王室以便利用琉球對中國貿易。然而琉球王國自此喪失獨立自主性,受薩摩暗中支配。


自此琉球處於「中日(薩)兩屬」狀態,一方面接受中國冊封並進行朝貢貿易,同時國政受到薩摩藩的控制。


1867幕府將軍德川慶喜上表「大政奉還」,江戶時代結束。隨後的明治維新過程中,大量武士(維新時改稱「士族」)失業,造成極大的社會問題。於是西鄉隆盛等人提出「征韓論」,企圖以海外擴張來解決內政問題。但征韓在外交上困難較大,未獲得內閣多數閣員支持,最後造成提倡征韓最力的參議西鄉隆盛下野。日本政府為了安撫士族情緒,遂有出兵台灣之議。


近因


1871明治4年,同治10年)10月一艘琉球宮古島那霸上繳年貢的船隻,在回航時遭遇颱風,漂流至台灣東南部八瑤灣(即今之九棚灣),船上69名乘客溺死3人,有66人登陸,闖入高士佛社(並非牡丹社,如今之牡丹鄉,故牡丹社事件之稱呼並不完全正確)原住民住地,後又因文化認知不同而遭殺害54人,逃過一劫的其餘12人則在當地漢人營救下前往台南府城,由清政府官員安排轉往福州乘船歸國。


 


此類事件在當時不時發生,按慣例皆由中國政府撫卹、送還本國。1873日本政府外務卿副島種臣前往中國時向總理衙門提起此事時,大臣毛昶熙答覆:「二島(琉球與台灣)俱我屬土,屬土之人相殺,裁次固在於我,我恤琉人,自有措置,何預貴國事,而煩為過問?」日本拿出被害者中有四位小田縣漁民的證據,又追問「貴國既然已知撫卹琉球民,為何不懲辦台番?」,毛以殺人者為置之化外的生番來搪塞,副島便言:「生番害人,貴國置之不理,我國有必要問罪島人,因與貴國盟好,特先來奉告」,毛昶熙不察日使意圖,隨口回答:「(台灣)生番係我化外之民,問罪與否,聽憑貴國辦理。」


日本遂抓住這句話柄,向「無主番界」出兵。


經過


出兵前


日本以陸軍中將西鄉從道西鄉隆盛之弟)為「蕃地事務局都督」,向英、美等國租用輪船,僱用美國軍事顧問李仙得C. W. Le Geadre,又名李讓禮),準備對臺灣出兵,並事先派遣樺山資紀水野遵來台調查。


但在出兵前夕,英美等國卻轉變態度表示反對,因此日本內閣下令停止此次行動。但在長崎已經準備妥當的西鄉從道拒不受命,斷然率領三千六百名官兵前往台灣,史稱「西鄉大暴走」,這也成為日後日本軍國主義軍官在戰場上獨斷獨行的濫觴。


戰爭過程


1874(清同治十三年)5月10,日軍於射寮(今屏東縣車城鄉射寮村)登陸。5月185月21,日軍與台灣原住民有小規模接觸,互有傷亡。5月22佐久間左馬太率領日軍150人進抵石門(今屏東縣牡丹鄉石門村)遭到原住民強烈抵抗,最後日軍陸戰隊攀上峭壁居高臨下,情勢逆轉,原住民敗逃,牡丹社酋長阿祿古父子身亡。經此一役,多數採觀望態度的原住民皆靠向日本。6月1起日軍分三路掃蕩的牡丹社高士佛社女仍社等原住民,沿途只有小規模抵抗,佔領後焚燒村屋並撤回射寮營地。7月1牡丹社高士佛社女仍社終於投降。


日軍移營龜山(今車城鄉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附近)長期駐紮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天竺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